適時搶救心臟病發患者是救命關鍵,但用錯方法則弄巧反拙。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表示,常見錯誤的心臟病急救處理,包括讓病人飲水或進食,引致病人氣道受阻及呼吸困難,嚴重可致命,也曾有父母因救仔心切,奮力想將在家中心臟病發的兒子拖到床上,導致上臂折斷受傷,呼籲市民應把握機會學習正確急救技巧,包括心肺復甦法 (CPR),當有需要時救助身邊的人。
黃指,根據全球數據推算,每100名心臟病發的人中,約三分之一在送院前已死亡,餘下能送院搶救。惟送院的人士中僅一半人最終獲救。本港每年約有5,500人死於心臟病,相關急救也是分秘必爭,以最嚴重的心臟病發為例,即病人已不省人事、失去知覺、無脈搏及心臟停頓,若不能於病發10分鐘內接受急救,很大機會死亡。正確進行的心肺復甦法,可以讓病人維持30%心肺功能,足夠暫時維持大腦、肝及腎運作,延長救援時間。
心臟病發患者若病仍然清醒,只出現胸口不適、翳悶及出汗等症狀,黃建議也要立即急召救護車送往急症室治療,期間可詢問病人有否「脷底丸」或「脷底噴霧」,讓對方使用,同時要盡量令病人放鬆心情,減低緊張,因為太緊張會令病人耗氧量增加,不妨教病人要深呼吸及放鬆,並鬆開緊促的衣領、圍巾、皮帶及鞋履。
照料懷疑心臟病患者也有不少禁忌,黃指,若病人不太清醒或已不省人事,切忌飲食,如餵水、藥物或食物,因隨時會增加氣道受阻風險,嚴重更可致命。他稱,間中便會有個案在心臟病發作時,被誤餵食成藥或糖果,而誤墮肺部的個案,病人往往因呼吸困難或有異,使用呼吸機也無很大效用,經X光檢查才發現肺部有異物,要用氣管鏡才能將藥物或食物取出。
中國傳統認為躺在地上會「打地氣」影響健康,但當心臟病發時,宜將病人留在原地,切忌將病人搬上搬落,以免令病人受傷。黃指,曾有心臟病發患者送院時被發現上臂骨折或甩骹,估計是病發暈倒時,被人移動身體及拖拉手臂有關。曾有一名患心臟病、腎衰竭兼身形偏瘦年約40歲男病人,在家中突然心臟病發,失去知覺,父母因十分擔心兒子,合力將兒子拖拉到床上休息,其後送院。在急救時醫護人員才被發現男病人雙臂折斷,幸最終搶救成功及雙臂受傷亦復原。
【為心臟病人急救正確程序】
1.若病人失去知覺應報警召救護車尋求醫護人員協助
2.讓病人在原地仰臥及減少郁動,如現場為馬路中心情況許可應留原地,可找路人協助攔截車輛,避免撞向病人
3.檢查病人氣道是否暢通,取出阻礙物如食物,檢查有否脈搏及呼吸
4.若無脈搏及呼吸,現場有人曾接受相關訓練,應進行心肺復甦法(CPR),直至病人有呼吸及脈衝,或救護員到場為止
5.如病人已恢復呼吸及有脈搏,但仍不省人事,要保持「復原臥式」姿勢(即打側姿勢),預防嘔吐物阻塞氣管
6.若病人一直有呼吸及脈搏,但不清醒也要維持「復原臥式」姿勢